查单词
查 询
馬虎
馬虎
出典:『Wiktionary』 (2010/07/05 08:13 UTC 版)
形容詞
繁体字
馬虎/
簡体字
马虎
(mǎhu)
いい加減な
そそっかしい
馬虎
表記
规范字(简化字):
马虎
(中国大陆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)
傳統字:
馬虎
(中国大陆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)
国字标准字体:
馬虎
(台湾)
香港标准字形:
馬虎
(香港、澳门)
拼音:
国语/普通话
汉语拼音
mǎ
hu
注音符号
ㄇㄚˇ
ㄏㄨ˙
国际音标
/
ma²¹⁴ xError!
/
通用拼音
mǎ hů
意味
(疊詞:
馬馬虎虎
)
草率,隨便,不仔細。
《孽海花‧第六回》:“
馬馬虎虎
逼著朝廷簽定,人不知鬼不覺依然把越南暗送。
”
葉聖陶《潘先生在難中》:“顧局長的脾氣就是一點不肯
馬虎
。
秦牧《藝海拾貝‧廣州城徽》:“雖然藝術是一個整體,不容對某一部分
馬虎
從事,但這點道理卻是和‘突出重點’的道理辯證地統一起來的。
楊朔《萬古青春》:“沒有聯絡員,耳目眼睛都沒有了,你別
馬虎
大意。
勉強,將就。
陳殘雲《山谷風煙》第一章:“
此人跑過大城市,識得幾個字,
馬虎
念得一段報紙,被看作有學問的人。
”
草明《乘風破浪》四:“
唉,算了吧,這一回
馬虎
點算了。
”
〈
方
〉(冀魯官話、膠遼官話、中原官話)狼;虎狼之類的兇猛野獸。
《聊齋俚曲集·磨難曲》第二三回:“
又一个先生打卦板上,唱淌里洋来淌里洋撞,
马虎
好似狼,看见蹄儿是几个,道是一根尾巴长在屁股上。
”
〈
方
〉(西南官話)欺侮,欺騙。
(據《漢語方言大詞典》)貴州,沿河
[ma55 fu55]
此为国际音标符号。请参考国际音标帮助页面。
:“
你放明白點,沒得哪個是拿給你
馬虎
的!
”
〈
方
〉(客家話)吃菜很粗,不講究好壞。
詞源
出自滿語 lalahuhu。
《滿語雜識》並無此詞,但愛新覺羅‧瀛生在《滿語和漢語中的互相影響》一文曾提及有
lahu
一詞,滿語本義為「打獵沒本領」,北京等地方言謂「行事不利」、「抓不緊」為 lahu。lahu 在北京話就是「
喇忽
」(而不是「馬虎」),「喇忽」是粗心、疏忽、漫不經心的意思。同樣,王惠樵的《河東方言語詞輯考》中亦謂「河東俗謂人凡事不經意,大大列列為『喇忽』」,而其疊詞亦可引申為對什麼都不在意,如老舍《全家福》第一幕:「林三嫂三十好幾了,還像個孩子,喇喇忽忽的。」,胡零《識時務者》:「沒什麼,因為我這個人喇喇忽忽的,有很多不好的地方」。後轉為「馬馬虎虎」。
而「馬虎」一詞大約在元代已趨於成詞,如崔遵《和裕之》: 「行李西來便得君,相從回首七經春。君方備悉原思病,我亦私憐仲父貧。底事卻成今日別,枯腸難著此愁新。鳶肩火色真將驗,
馬虎
何勞更問辛。」(《元遺山詩集箋注》附錄,人民文學出版社,1989年,695頁)但當時尚未見有表「草率,馬虎」義的用例。
出自「模糊」、「麻糊」。
《清稗類鈔‧方言類‧上海方言》上有寫:「馬馬虎虎,顢頇也,實即
模模糊糊
之轉音耳。混天糊塗,糊塗之至也。」,而1834年的《正音撮要》亦有「清清楚楚;
麻麻糊糊
」一條反義詞對比。另外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九十二回:「我也勸他,說已經出到了二百四十萬了,還有那六十萬,值得了多少,麻麻糊糊拿了出來,好歹顧全個大局。」。還有朱自清《古詩一首》:「這兩句單從文義上看,只是說麻麻糊糊辦完了公事,上快閣看晚晴去了。」,裏面的麻麻糊就與馬馬虎虎是同義。
1935年周作人在《苦竹雜記‧模糊》亦考證了:「
模糊
今俗語云
麻糊
,或寫作
馬虎
。我想這不必一定用動物名,還是寫麻糊字,而南北可通用。」,劉瑞明《『馬』與『狗』的諧音示虛趣難詞》前引文認為「模糊」最早本是「麻糊」的寫法。「麻糊」見字明義,是真實理據,而「馬虎」是隱實趣寫。
李銘的《馬虎考》:「現在普通話叫『不認真』、『不清楚』做『麻糊』,也有寫作『
蠻糊
』,『麻麻糊糊』也有作『馬馬虎虎』。按《莊子‧說劍篇》:『劍士皆逢頭特鬢,垂曼胡之纓。』陸德明音義引司馬彪雲:『曼胡之纓,謂麤纓無紋理也。』『曼胡』正是蠻糊之意。」李銘又提出,馬馬虎虎是滿漢相互影響的結果:「野胡、夜胡,蓋亦指麻胡。此語傳入滿洲,滿人因稱假面為『
瑪呼
』。世人所雲『裝瑪呼』者,即裝假面,亦即裝鬼臉之意。蓋又由滿語傳入漢語中。又輾轉訛變而謂裝糊塗為『裝瑪呼』,遂混『瑪呼』與『模糊』為一,而『模模糊糊』,亦作『馬馬虎虎』矣。」(李銘,《馬虎考》,逸經第九期,1936)
擘黃的《麻胡考》亦謂:野胡「蓋亦指麻胡,傳入滿州,因稱假面為『瑪呼』。」(《現代評論》第4卷,第80期),又馬思周《滿漢合造「媽虎子」》認為「『媽虎子』是滿漢語融合的產物」,清代滿族的『媽呼(狐)』只有兩個義項:指鬼臉,指怪獸。」「漢族『
麻胡
』,清代以前指人、指醜、指鬼。」融合後滿語排擠了漢語,唯「獸」(或怪獸)及其引申義「惡魔」得以行世。漢語改變滿語,使該詞成為嚇唬小孩兒的專用語。(《吉林師範學院學報》1998年第4期) 吳慶峰《「麻胡」討源》:「『馬虎』同『米馬糊』、『麻糊』一樣,是由『模糊』轉來。」(《山東大學師範學報》1983年第3期)
関連語
近義詞
:粗心|大意|草率|疏忽
反義詞
:仔細
派生詞
:馬虎眼
同音詞(現代標準漢語)
:
関連語
:
常見詞語搭配
:
翻譯
翻譯
德语:[[]]
英语:careless, negligent, skimping, sloppy
西班牙语:[[]]
葡萄牙语:[[]]
法语:[[]]
意大利语:[[]]
俄语:1) делать кое-как; лишь бы с плеч долой; небрежный; кое-как, небрежно, спустя рукава; 2) пренебречь; не принять во внимание, упустить
日语:そそっかしい.いいかげん(好い加減)だ(にする).ぞんざいだ(にする).うかつ(迂闊)である.
韩语:소홀(疏忽)하다. 데면데면하다. 건성건성 하다. 등한하다(等閑―). 흐리터분하다. 무책임(無責任)하다.
越南语:[[]]
相关/近似词汇:
马虎
虎
馬馬虎虎
马马虎虎
馬
和稀泥
嚴肅
馬虎
馬虎
出典:『Wiktionary』 (2010/07/05 08:13 UTC 版)
馬虎
表記
拼音:
意味
(疊詞:馬馬虎虎)
詞源
関連語
翻譯